返回

臻房博客

弹出
首页 > 成语不识抬举,成语不识抬举典故 >>正文

成语不识抬举,成语不识抬举典故

生活人生

简介“不识抬举”是一个常用的中文成语,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懂得别人的好意或恩惠,不知道如何回报或珍惜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、恩惠或者好处之后,没有...

马鞍山自媒体抖音文案郝导师
🔥 人气: 5532
❤️ 粉丝: 60

“不识抬举”是一个常用的中文成语,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懂得别人的好意或恩惠,不知道如何回报或珍惜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、恩惠或者好处之后,没有表示出感激之情,甚至有时会表现出不领情的态度。

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·释普济的《五灯会元·龙门远禅师法嗣》。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情境:当别人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时,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和感恩,反而做出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,那就等于是在“识抬举”别人的好意。

因此,“不识抬举”不仅是一个描述人际交往中的失礼行为的成语,更是一种提醒人们要懂得感恩、珍惜他人之力的智慧。

成语不识抬举典故

成语不识抬举典故

“不识抬举”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。

相传,在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有个叫孟尝君的人,他非常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。其中,他特别器重一名叫冯谖的门客。冯谖虽然出身卑微,但才智过人,孟尝君对他十分信任和器重。

有一次,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因为犯了错误,被孟尝君赶出了门。这名门客离开时,心里很不舒服,就对孟尝君说:“我本来以为孟尝君是个贤明君,可今天看来,您只不过是个爱惜自己面子的庸俗之辈罢了。”孟尝君听到这话后,感到非常吃惊,但他并没有生气,而是笑着劝解他说:“先生不要这样说,我哪里是不知道你的价值呢?只是我现在有些忙,如果先把你赶走,别人可能会认为我不够大度,不愿意再留下像你这样的贤才了。”

后来,孟尝君再次遇到这名门客,他就不再说什么了,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。这名门客看到孟尝君的态度后,非常感动,于是他决定留下来,继续帮助孟尝君治理国家。

几年后,孟尝君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遭遇了失败,他的国君也打算把孟尝君杀了祭奠战场上的牺牲者。这时,这名门客又站了出来,他对孟尝君说:“您的救命之恩,我永生难忘。我愿意冒着生命危险,为您报仇雪恨!”说完,他就拿着宝剑,准备去刺杀那个要杀孟尝君的人。

然而,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,孟尝君却突然改变了主意,他说:“原来先生是想要杀掉那个国君来报仇雪恨啊,我实在是不忍心这样做。既然如此,那我就派人去代替您去死吧。”这名门客听了孟尝君的话后,非常感动,他说:“孟尝君真是太仁慈了,我怎么敢指望您为我报仇雪恨呢?我只是想让您知道,我并不是一味的贪生怕死之人。”

这个故事传到了秦国,秦始皇知道了这件事后,就感叹道:“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孟尝君一样,那么,我也不用整天担心他们会背叛我了。”于是,他就把“不识抬举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懂得别人的好意,不珍惜别人的帮助的人。
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汉语言专家。

成语不识抬举

成语不识抬举

“不识抬举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指不知道人家对自己的好意,不懂得人家的一番好意或帮助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接受别人的恩惠、好处或者赏识时,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懂得去珍惜。

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钱彩的《说岳全传》第十九回:“看看天色晚了,岳飞便道:‘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,送与老兄买些酒肉吃。’你休说不识抬举。”

在使用这个成语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. 语境恰当:确保使用的语境能够体现出对方对你的好意或者帮助,而你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懂得珍惜。

2. 感情色彩中性:这个成语本身是中性的,没有明显的褒贬之意,但具体使用时还需要根据语境来决定是褒义还是贬义。

3. 搭配得当:可以与表示感谢、感激等情感的词语搭配使用,如“多谢您的帮助,真是太抬举我了”等。

总之,“不识抬举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在接受他人好意时的感激之情。

成语不识抬举 成语不识抬举典故

相关文章